春季这个部位最易囤积“邪毒”,多拍一拍,尤其是胃口差、心里烦的时候!

84 2025-02-26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正是阳气生发的好时机。趁着这股生机勃勃的劲儿,我们也得给孩子身体来个“大扫除”,清除那些积蓄了一冬的浊气毒素。想象一下,孩子的小身体就像一片刚刚苏醒的小树林,只有把林间的枯枝败叶清理掉,阳光和空气才能更顺畅地滋养每一棵树苗,春生夏长才能更有空间。所以,春天不仅是孩子长高的好时节,更是调理身体、疏肝解郁的黄金期。


春天,肝气郁结生何邪?




春属肝木,肝气在春天本应如同树木般舒展生发,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孩子体质特点之一就是“肝常旺”,到了春天,体内阳气升发,肝气也随之旺盛,就会出现肝气过旺,


肝气过旺、肝气疏泄不畅,就很容易导致一系列脏腑的不和:


首先是容易肝郁结生邪。仿佛林间的小溪被石块阻挡,水流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变质成一滩死水。孩子容易变得脾气坏、睡眠差,郁而化火,还可能出现舌质偏红、舌边舌尖发红、嘴唇红、眼屎多、口干口苦等“热气”表现。


其次是让肝胃失和。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孩子可能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脸蛋黄黄的,瘦瘦的。


第三是进一步导致脾虚失运。肝气郁结和脾气虚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胸胁胀痛、腹胀、便溏,孩子越来越虚。



肝有邪,邪气藏何处?




《黄帝内经》有云:“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说的是,人的身体里有8个“藏污纳垢”的角落,五脏六腑的病气、邪气,往往就淤积在这些角落,阻碍经气的运行。


春季肝容易出问题,而对于肝来说,邪气最容易堆积在腋窝部位。


人体内有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它们遍布全身,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其中,肝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它起于足大趾外侧,上行至小腿内侧,再沿大腿内侧进入胁肋部,最后上行至头部。肝经在胁肋部与腋下有密切的联系,腋下是肝经循行的重要部位。


两个腋窝,也是肝气容易聚集的地方。当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时,这些病理状态的气机就会沿着肝经流至腋下,形成“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的现象。


此外,腋下不仅走肝经,还走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等多条经络。这些经络在腋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经络网络。尤其是腋下的“极泉穴”,具有宽胸理气、快速回阳、引血上行等作用。当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时,刺激极泉穴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所以两个腋窝就像是肝气的一个“堰塞湖”,一旦堵塞,全身的气机都会受到影响。在春天这个疏肝的重要季节,两个腋窝一定是重点疏通部位。



拍拍腋窝,疏肝气,心情轻





俗话说,“春季发陈,必拍八虚。”春天拍八虚,重点就要拍一拍两个腋窝,对于柔肝疏肝,至关重要。大人、小孩,都要拍一拍腋窝。


怎么拍呢?


很简单,拍自己的时候,可以抬一手屈肘扶后脑勺,另一手用虚掌拍腋窝。左手拍打右腋窝,右手拍打左腋窝,两边各拍30-50下,或感觉腋窝微微发热为止。力度以能承受为准,不宜过重。


给孩子拍的时候,一手将孩子胳膊抬起,另一手虚掌轻轻拍打孩子的腋窝,两边各拍20下,不宜过重,拍完后还可以在腋窝处从上往下各捋数次以疏通经脉。


拍打时,可以配合深呼吸,让肝气随着每一次呼吸慢慢舒展开来。



“按弦走搓摩”,疏肝理气小秘籍




除了拍打腋窝,还有一个特别适合孩子的疏肝手法,叫做“按弦走搓摩”,也叫“搓摩胁肋”就像扫琴弦一样,通过按摩胁下部位(也就是腋下至肋骨下方的软肉部分),让肝气恢复和谐顺畅。这个手法对于春季疏肝、和胃、健脾、调理气机、帮孩子改善食欲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按弦走搓摩”可以促进肝气的流通,缓解肝气郁结带来的不适,起到疏肝理气、宽胸解郁


• “按弦走搓摩”还具有理气化痰、消积散结的作用,常用于孩子痰多咳嗽、胸闷憋气、厌食、腹痛等情况。


手法也不难,但很多家长在做按弦走搓摩这个手法是做不到位的,常常把推抹搓揉这几个动作做成捋几下,这样是达不到效果的。




正确的手法是:


两手置于患儿腋下,从上至下依次推抹,搓揉各10~20次;最后一次搓揉至肚脐平面时,双手中指同时点按两侧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并一拂而起。此为一遍,操作3~6遍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