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强脾弱,其实就是胃火旺!不知饱,但脾不吸收,调好只需要2步
孩子胃强脾弱,其实就是胃火旺!不知饱,但脾不吸收,两步调正。
今天想聊聊孩子胃口好却不长肉不长个,还老是积食的问题,从中医角度看,这属于 “胃强脾弱”。
“胃强” 呢,就是负责接收食物的胃功能太 “积极” 了,总觉得空,老想有食物来填满,但因为 “脾弱”,负责运化食物的脾能力不够,孩子就会表现出胃口特别好、能吃还容易饿,可吃进去的东西不吸收,长得瘦小。
再加上小孩子天生 “脾常不足”,正常饮食偶尔不注意都会容易积食,而胃强脾弱的孩子老想吃东西,可吃进去的又消化不了,就会形成 “积”,反过来拖累脾的运化,时间长了就成 “脾虚”。
要是不赶紧调理,长期下去可能变成“疳积”,生长发育就严重落后了!
那怎么调理呢?单纯的消积肯定不行,得攻补兼施,可以分两步走:
一、滋阴消积,疏通中焦
1、明显积食,先消积。
发现孩子舌苔、口气、大便、睡眠不正常时,就要警惕积食。否则,积食在体内一旦过久,就会入里化热,形成积热,让胃火越烧越旺,实火+虚火,进一步加重孩子上火积热的情况。
积食时用三星汤消积,搭配素食。
三星汤:谷芽10g,麦芽10g,山楂5g煮水喝。
积食有便秘的,加莱菔子10g;积食有湿又体质虚寒,加茯苓10g,陈皮3g。
2、推拿:
①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推孩子前臂正中间,从手腕向肘部推;
②揉内劳宫:用拇指揉宝宝掌心;
③揉涌泉穴:用拇指从孩子脚掌心凹陷处往脚趾方向推。

每个部位推100次左右,能滋阴清热、滋补肾阴、宁心安神。
二、补脾强运化,促进吸收
消化好时就可以安排健脾补脾的食疗了,比如用太子参、五指毛桃、白术、茯苓、山药、芡实等煲汤煲粥,一周2-3次,坚持一段时间。
①四神汤:山药10g,莲子10g,茨实10g,茯苓10g。
②小儿四君子汤: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③健脾养胃汤:太子参5g,白术15g,山药10g,谷芽5g,陈皮1g。
我们经常用的是以小儿四君子汤为基础延伸的健脾生长方:山药、莲子、芡实、茯苓、太子参、白术、谷芽等。
像之前有个5 岁的小男孩,平日里食欲特别旺盛,总是喊饿,看到食物就想吃,但却不长肉,身高也比同龄人矮,脸色蜡黄,身体瘦弱。而且经常容易积食,时不时就会发烧、咳嗽,是典型的胃强脾弱。
配合健脾生长膏方,每天饭后1勺冲水喝,并要求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尤其是油腻、辛辣和甜食。同时,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大概两周后,孩子食欲可恢复正常,不再过度贪吃,大便也变得规律了,每天一次,不干不稀。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严格控制饮食、保证睡眠和适量运动,随着调理的进行,孩子胃火逐渐得到清降,消化吸收功能逐渐正常,身高也长了,体质增强,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病,家长非常高兴,想继续用小儿推拿的方法给孩子追赶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