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脾第一,张仲景的祛湿良方,把头到脚的湿气排出去!

227 2024-10-21
中医常说:“万恶源于湿,湿气太重万病根生”。湿气于人体之内流动变化,侵入到人体的五脏六腑、血液、肌肉、皮肤中的症状表现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能及时祛除,还有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哮喘、脂肪肝、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都跟湿气侵入有关!
医圣张仲景在其典籍《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中就记载了很多专门治疗湿气的典方,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看看。

1、湿气在脾
当湿气停滞在脾脏时,通常会有四肢无力、胸闷气短、食欲不佳、大便溏稀的症状。

《伤寒杂病论》中的“白术茯苓厚朴汤”正能够发挥功用,它有利水渗湿、健脾益气之功效;既能燥化中焦湿气,又能利于下焦湿气排出。


2、湿气在胃
当湿气停滞在胃腑时,通常会有口苦口臭、胃胀、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大便粘稠的症状。

《伤寒论》中的“理中汤”,正有益气和胃、温中散寒的功效,组方中干姜能温运中焦,驱散寒气,白术则能健脾化湿,诸药合用相得益彰,便能驱除胃中的湿气。


3、湿气在肾
当湿气停滞在肾脏时,通常会有全身浮肿、腰酸背痛、腹部胀满、小便淋漓不尽、尿量减少、夜尿增多的症状。

《伤寒论》中的“五苓散”,正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整个方子以温通肾阳为核心,再加上茯苓、猪苓、白术有淡渗利湿的作用,把体内多余的水液代谢而出。


4、湿气在肺
当湿气停滞在肺部时,通常会有频繁咳嗽,痰多,严重的话还会伴随着咳嗽胸痛、呼吸急促、脸色青白等症状。

《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正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引起的喘咳非常有效。但如果是阴虚干咳无痰或者痰热证,小青龙汤就不再适用了。


5、湿气在关节
当湿气停滞在关节时,通常会有关节肿胀、麻木、酸痛、沉重、痛处固定不移,活动不便的症状。

《伤寒论》中的“甘草附子汤”便能发挥功用,它有暖肌补中,益精益气的功效,组方中附子、桂枝、白术有表里兼顾、助阳温经的作用,在祛湿利关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6、湿气在血脉
当湿气停滞在血脉时,通常会有自汗、汗出恶风、身体沉重尤其是腰部以下、浮肿、关节疼痛。

《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具有很好的祛风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经常被用来治疗由慢性肾衰竭、肝硬化、心力衰竭等导致的水肿。


7、湿气在肌肉
当湿气停滞在肌肉时,通常会有疲倦乏力、肌肉酸痛、麻木肿胀的症状。

《金匮要略·湿病篇》中的“麻杏苡甘汤”,调理肌肉疼痛,尤其是皮肤表面颜色发黑的情况,非常适用。不管是皮肤特别干燥同时伴有风湿肌肉酸痛,还是身体沉重并且伴有发热,都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


8、湿气在皮肤

当湿气停滞在皮肤时,通常会有怕冷恶寒、皮肤油腻、经常长痘、皮炎、湿疹、荨麻疹的病症。


《伤寒论》中的“麻黄加术汤”,有发汗除湿、散寒利湿的功效。不光能开发腠理,让风寒湿气从体表散发而出,还能让部分湿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用刮痧,拔罐,热疗,艾灸等方法也可以很好的去湿气,如果您有需要,记得来找我们哦。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