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自带补阳大穴,每天揉一揉,补五脏之阳

200 2024-12-22

阳气足则百病除,中医教你1招,补足五脏之阳。中医有句名言叫阳气不到就是病,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中医认为,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


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于春夏,夜晚相当于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就开始生发。


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经医生细问之后,找到了这位患者的病因: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


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有的人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



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中医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中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南方长年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有些人一吃冰冻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这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此时过食寒凉食物,就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一则学业较重,思虑过度,或工作压力大,焦虑紧张,导致脾胃之气暗耗,后天之本失养。二则不肯早睡,阳气夜则归阴,与阴相交,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我们的一生就是阳气衰减的一个过程,它可以化精微以养神,柔和以养筋,控制毛孔的开合,与我们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一旦出现了阳气不足,首先毛孔的开合就会失调,外邪就会入侵,当寒气通过毛孔进入我们身体的时候,就会进一步损伤到我们的阳气,筋络也会失去温养,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轻则畏寒怕冷,精神不振,关节曲张不利,容易疲劳,食欲不振,重则寒凝血脉就会引起气血瘀滞,身体里长结节,肿瘤,甚至是囊肿,还会出现五脏都受寒的症候,如果我们身体里一点阳气都没有了也就预示着我们的生命走到尽头了。可见阳气对我们人体有多重要。

今天教大家一招补足我们身体的阳气,赶走疾病,补足五脏需要的阳气。


这一招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搓督脉。为什么搓督脉能够补足阳气呢?我们首先来看它的位置,督脉位于我们人体后侧的脊柱正中线的部位,为我们人体的阳经之海,管理着全身的阳气,这时搓督脉就可以增强正气,使得身体的阳气旺盛,这样就避免了寒气、湿气入侵体内。再来看脊柱的前面是不是挂着我们的五脏六腑,而督脉又引领全身的气血,所以搓督脉还可以促进血液得循环,使得气血正常运行,能够及时滋养五脏六腑,让人更有精气神,有一定调节五脏六腑平衡的功能;所以说搓督脉能补五脏之阳。再来看督脉行走在脊柱上,所以对督脉的疏通也是在养护我们的脊柱,促进皮下筋膜的血液循环,像脊柱弯曲、筋膜疼痛、腰椎问题等等疾病都可以帮助调理。同时还能改善脊柱的功能。

那怎么搓才有效果呢?首先要注意背部的保暖,避免受凉,所以要选择温暖舒适的环境,双手的温度也要是热热的,如果有人帮忙搓,就从尾椎处的长强穴,搓到颈背部的大椎穴,双手重叠反复的来回搓,皮肤的摩擦会有一种冒火的感觉,如果你的经络是畅通的,那你就能够感觉到有一股热流会顺着你的经络到你的十指手尖或脚尖,很舒服。

如果是自己给自己搓,主要就搓我们腰部得这一块,这里有我们的命门穴,腰阳穴和肾俞穴,肾为先天之本,补足先天肾阳,温煦我们的全身。这样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等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